当前位置:首页>议政建言>提案选登
​关于重视和保护乡村文化的提案
日期:2021-09-08  来源:巴彦淖尔市政协

乡村是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地域场所,比如过年写对联,以前都是农民自己写,亲戚朋友、邻里乡亲聚拢来共同思考吉祥词句,一副对联凝聚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这种文化效果绝不是去市场上哪怕精挑细选买来一副上好对联可以相较的。还有每家农户都是开放的、透明的,一家有什么事全村人都知道,村落里有自发形成的公共空间,如村里的老树下、小买部前、活动室等,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张家长李家短的传播信息,这种活动的参与人员非常广泛,男女老少都有。在这里,人们可以学到乡间伦理道德和辨别是非曲直的标准。诸如诚信友爱、和谐文明这些传统文化不是写在书本上、也不是挂在嘴巴边,而是在一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乡村就是这种传统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谁家做得好,全村都学习,谁家做得不好,全村都谴责。乡村中的许多文化实体如祖坟、祭祖、婚丧嫁娶等,这些都对人们的行为有很强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一、我市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失相当严重,乡村文化赖以生存的根基不断动摇,乡村文化活力无奈地逐渐下降,一个个稍微偏远一点的村庄出现无人村现象,致使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或民俗无人传承、无条件传承。有的村子十个全覆盖后,环境美了,人的脑袋瓜却野蛮了,歪风邪气长期存在,干群关系日益紧张,这样的乡风民风与美丽乡村格格不入,可谓是经济发展了,文化却荒芜了。

二、具体建议    

(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存活在村落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摸清家底”,做好村落文化的归纳梳理、登记造册等工作,采取行动进行创造性传承和保护,让真正有历史、有价值的东西留得下来。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乡镇文化站、村中文化广场、村史馆、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建设,多举办农民书画展、民族歌舞表演和民族体育赛事等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意识地发现农民群众中的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引领作用,确保每个村有1支拿得出手的民间文艺团队。

(二)因地制宜激发良性乡村文化。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培育文明乡风,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要因地制宜,在开发与发展中传承,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比如坚决对“天价彩礼”、“乱操乱办”等陋习说“不”,下决心培育良好的民风民俗、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开展“尊老孝老模范户”、“村级文明示范户”、“好公婆”、“好儿媳”、“好女婿”等文明评比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美德,真正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

(三)重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深挖某些村落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地理标志产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产自该村的农产品(包括工艺品)变得“有故事”、“有文化”。

四)通过组建“乡贤会”,聚力乡村文化新风貌。首先,以自然村为单元组建“乡贤会”,在乡政府帮助下,为“乡贤会”提升能力素质搭建展示平台。例如,以回乡老干部、村小学教师和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老村干部为主体成立村级“乡贤会”,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民委员会的民主决策作用和村级“乡贤会”的带动引领作用“三结合”,实现“法治、德治、自治”在乡村的和谐统一。其次,村支两委、村级乡贤会、村民代表三方围绕家风家训建设、村规民约修订、丧事喜事操办制度和“三乱”(乱扔、乱倒、乱吐)陋习根治、文明单位创建(文明村民小组、文明院落、文明家庭)等热点领域创新工作举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封建糟粕,培育健康、清新、向上的乡村新习俗、新风貌。

美丽乡村建设,文化为魂。乡村文化的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文化支撑。盘活乡村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思想保障。

主办:巴彦淖尔市政协     蒙ICP备14002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