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商一线>提案志
关于提升乌拉特后旗公铁物流中心枢纽功能 推进巴彦淖尔“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日期:2023-05-24  来源:政协巴彦淖尔市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自治区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战略向纵深推进,乌拉特后旗于2020年投资建成了金浩特呼和温都尔铁路专用线。乌拉特后旗公铁物流枢纽中心,位于临哈铁路东起点,距甘其毛都口岸约175公里,距策克口岸约702公里,距二连浩特750公里。铁路专用线西连策克及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东达天津港,向北及东北经甘其毛都、二连浩特口岸直通蒙古和俄罗斯;向南通向防城港。乌拉特后旗公铁物流枢纽中心年货物吞吐量300万吨,依托临哈铁路这条进出新疆第二大通道,有效衔接了区域铁路运输资源。

2022年在建成运营金浩特呼和温都尔铁路专用线的基础上,乌拉特后旗投资建设了乌拉特后旗公铁物流枢纽中心(国际陆路港)项目。随着海关监管仓建设完成后,将增加海关监管功能,为当地企业提供便利的清关、通关业务,进一步完善巴彦淖尔B型保税物流中心 “两港一仓”功能。乌拉特后旗公铁物流枢纽中心通过打造陆路铁路口岸将“出海口”搬到家门口,把内陆腹地建设为开放前沿,通过发展公铁联运和铁海联运,打造区域枢纽,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稳定的物流供应链提供保障。

二、存在问题

1.物流发展水平不能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巴彦淖尔市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仍处于传统粗放式发展水平,物流方式主要以运输为主,物流企业多为散乱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市的物流发展不能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蒙古国 OT 铜精矿是全球第三大、亚洲第一大矿藏,储量大、品味高,处于乌拉特后旗青山工业园区的巴彦淖尔飞尚铜业有限公司每年由蒙古国进口约40万吨。蒙古国口岸进口煤炭在我市落地加工比例较低,进口资源存在穿市而过的问题未有改变。据测算,为保证煤化工及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可持续发展,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及杭后锦后旗蒙海工业园区内蒙古黑猫煤化工、国城资源、紫金有色等及其他洗煤企业每年进口锌精矿、钛精矿及锰矿等原料约50万吨以上,进口煤炭500万吨以上。我市物流能力的发展亟需改善,以匹配工矿企业不断增长的原料进口、产品外运及供应链服务需求。

2.物流枢纽功能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

巴彦淖尔市出口额连续9年居内蒙古首位,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产品出口量基本稳定在每年43.3万吨。巴彦淖尔市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的订单情况看,货源至少可支撑每年100列以上的中欧班列开行。相对于海运和空运,中欧班列运输价格是航空的1/5,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4,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对具有一定运量规模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由于我市中欧班列计划不足,我市出产的番茄酱、葵花籽等大量绿色农产品从市外物流枢纽中心发运,导致我市外贸进出口企业物流成本高。                     

三、建议

1.积极推进乌拉特中旗金泉至乌拉特后旗青山铁路建设,拓宽“一带一路”物流新通道,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充分发挥乌拉特后旗公铁物流中心“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围绕黑猫煤化工、飞尚铜业等重点工业企业,积极推进乌拉特中旗金泉至乌拉特后旗青山地方铁路建设,协调黑猫、神华、中土等有志投资铁路建设的相关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建成该线。积极争取取自冶区、国家发改委将此铁路列入国家战略性规划,建设与京包,包兰线并行的青山(临策)一金泉(甘泉)一集宁(集通)北部战略性铁路大通道,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为打造全区重要的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2.依托中欧班列,保障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大力发展“班列+园区”模式。

紧紧抓住自治区推进中欧班列稳定运行的契机,积极申报“国家粮食进口指定口岸”,完善“班列+口岸”模式,进行进出口粮食精深加工。完善保税库(区)的功能,为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外向型产业打下基础。

3.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临哈铁路货运拥堵现象,加快临哈铁路扩能改造。

临哈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和出疆铁路的重要通道,目前设计每天最大运量为8-10对列车,今年以来货运量增长300%以上,该线路出现货运能力不能满足货运需求,不时出现货运拥堵现象,制约铁路物流中心的枢纽功能。建议协调铁路部门,加快临哈铁路扩能改造,推动临河铁路修建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提升运输能力,满足蒙古进口煤炭、新疆能源、中亚五国境外产品等货物运输需求。

4.建议政府积极协调增加“乌拉特后旗号”中欧班列发运计划,鼓励巴彦淖尔农产品从原产地直接发运,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我市“乌拉特后旗号”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二连浩特﹣俄罗斯”线路的发运计划,2023年开始每月开行4列以上,以缓解我市企业货物出口压力,助推我市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办:巴彦淖尔市政协     蒙ICP备14002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