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商一线>提案志
关于推进乌兰布和沙区综合治理的提案
日期:2024-04-07  来源:政协巴彦淖尔市委员会

乌兰布和沙漠位列全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1500多万亩,其东北部伸入巴彦淖尔市境内约506万亩,是我国“两屏三带”规划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区域和关键节点。长期以来乌兰布和沙漠沙害问题十分突出,其东南部直接入侵黄河并有跨河与毛乌素沙漠、库布其沙漠握手之势,包兰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也常受其威胁,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和加速区,直接影响北方生态环境的建设。利沙之长、避沙之短,科学推进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乌兰布和沙漠自然生态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

一、主要问题

(一)沙区生态脆弱,防沙治沙任务仍然艰巨。一是沙化土地面积大,治理任务重。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沙区现有沙化土地面积256.6万亩,其中沙化程度在重度和极重度以上的分别占25.28%和16.29%。二是沙区生态脆弱,巩固成果任务艰巨,一些已治理的地区,植被尚处在恢复阶段,稳定性差,土地沙化极易反弹。

(二)沙产业增长方式粗放,与绿色发展不相衔接。一是沙区产业缺少必要的统筹安排,特别是在一些重点产业上缺少规划;二是沙区企业盲目无序的扩大经营面积,造成原生植被破坏,对地下水资源利用造成极大的压力;三是沙区企业分散,水、电、路、建设用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沙区企业发展缓慢。

(三)沙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融资难。目前,沙区涉林产业主要是梭梭接种肉苁蓉和葡萄种植,其他经济林面积较小或在引种起步阶段。肉苁蓉接种和葡萄种植在前期五年内基本属于投入期,且亩投入最高达到万元以上,而从事林业产业的企业目前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加之近年来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的其他产业也举步维艰,很难再向林沙产业增加投入。

(四)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不足。基础性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工作短缺。科学高效、低成本的高新技术和产品转化滞后,沙区资源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沙区产业中传统种养殖业还占很大比重,大部分属于高耗水产业,对土地和环境的破坏相对其他产业较大。另一方面滴灌、太阳能、设施种植等相对先进的技术在沙区应用的较少。

(五)沙区地下水资源危机,湿地萎缩。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直接危及沙区地下水安全。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沙区植被枯死,沙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现有湿地受到威胁。

(六)人为破坏依然严重。人为活动对沙区植被的负面影响远未消除,超载过牧、盲目开垦、滥采滥挖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破坏植被的行为依然存在。

二、建议

(一)规划建设大型沙产业园区。一是引进推广光伏林业,建设生态光伏园区,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光伏企业的资金,缓解沙产业企业资金困难,同时可以利用光伏场地的土地和空间资源,扩大林业产业规模。二是建设有机农产品园区,推进沙区农、林、牧产业发展,突出“有机”,体现特色,建设农、林、牧绿色、有机、无公害综合产业园区,既可以为游客提供有机产品体验服务,也可以与城市建立长期的有机产品供货服务。三是积极扶持沙区新兴产业发展,对黑枸杞、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新经济林和生物质能源品种给予扶持,推动沙区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探索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依托乌梁素海水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实施河湖连通,从三盛公水利枢纽上二十里柳子乌兰布和分洪区引入黄河水,利用部分黄河北支故道,建设生态补水专用通道,穿越乌兰布和沙区,接入总排干沟源头后,经由总排干沟主干段向乌梁素海补水,之后经总排干出口泵站回归黄河,有效解决乌兰布和沙漠水资源缺乏的危机。

(三)建设沙漠休闲观光旅游带。充分利用乌兰布和沙区现有的湿地湖泊、沙漠风光,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以酿酒葡萄产业园区为连接点,按照“一区三路”酿酒葡萄产业带建设思路,形成重点景区连接紧密,度假、观光、娱乐为一体的葡萄酒与沙漠文化旅游带。

(四)加大产业治沙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整合土地、农业、林业、水利和电力等项目,结合沙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项目扶持和投入力度。二是落实国家扩大农牧民经营林业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三是整合防沙治沙项目和资金,统筹安排,为沙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支持沙产业企业多渠道融资,采用联营、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资沙产业;五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及中小企业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贯彻落实沙区林地、林木资源抵押政策,为发展沙产业服务。六是通过保费补贴等必要的政策手段引导保险公司、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扩大森林投保面积,创新投保方式,降低沙产业经营风险。

(五)引导农牧民市场化参与。通过“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等模式,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广大农牧民通过植树造林、特色种养殖业、沙漠旅游等项目,主动融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链,使沙区农牧民逐步拥有沙地业主、产业股东、生态工人等新身份,实现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

 

 

 


主办:巴彦淖尔市政协     蒙ICP备14002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