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商一线>协商汇
推广引黄滴灌技术 推进河套灌区 农业深度节水民主监督调研报告
日期:2024-04-16  来源:政协巴彦淖尔市委员会

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2023年全市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5月中旬,市政协副主席闫军和一级巡视员尹兆明带队,组织民革巴彦淖尔市总支、民盟巴彦淖尔市委员会、民建巴彦淖尔市总支、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围绕“推广引黄滴灌技术 推进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课题开展了民主监督调研,并赴新疆石河子、和田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深入了解滴灌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对策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引黄滴灌推广应用情况

近年来,市委、政府针对黄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由点向面积极开展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引黄滴灌得到了快速发展。河套灌区现有灌溉面积1154.01万亩,其中引黄灌溉面积935.54万亩,井黄双灌面积134.63万亩,井灌区面积83.84万亩。到2022年底,全市已建成引黄滴灌80.97万亩,占引黄灌溉面积的8.65%2023年1-8月,固定式引黄滴灌已完成2.52万亩(磴口县0.1万亩、五原县0.82万亩、临河区0.4万亩、乌拉特中旗0.9万亩、杭锦后旗0.3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2.5%;移动式引黄滴灌已安装应用1114台,覆盖面积77.2万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引黄滴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实施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高位推动,构建高效指挥体系。根据市委、政府工作要求,各地分别配套了《打好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攻坚战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同步成立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地和市直相关部门实行专班式推进、清单化管理,明确地方、部门责任及完成时限,形成了工作有部署、过程有落实、执行有保障的工作格局。二是聚焦重点,构建高效节水体系。围绕推广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目标任务,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优化种植结构等方式,全力推进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加快构建全方位高效节水体系。持续推进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开展骨干渠道衬砌新建引黄滴灌蓄水池,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发展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同时,开展农业灌溉面积大起底行动,逐村逐户精准核实灌溉面积底数。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农业水权确权登记,明晰初始水权,尝试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实行农业用水累进加价和开票到户制度,提高用水户主动节水的意识和积极性。三是整合要素,构建高效保障体系。通过科技支撑、项目整合、引入社会资本等措施,为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提供技术、资金等要素保障。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推广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新设备。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整合水利、农科、乡村振兴等各部门项目资金,集中用于配套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工程。加大招商引资、水权转让、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合理引导农投工投劳、筹资筹物,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引黄滴灌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和当前面临的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形势与任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七个方面问题。

(一)节水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随着《黄河保护法》的正式实施,国家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在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一系列节水相关文件,对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提出严格要求,过去粗放取用黄河水的方式将不可能。同时河套地区地多水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还存在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和浪费的现象,水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水资源短缺已逐渐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但是部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当前的用水紧张形势认识不足,觉得不缺水,节水意识仍然薄弱“守着黄河不愁浇不上黄河水”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新形势下应对用水紧张局面的措施准备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引黄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规划编制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河套灌区黄河水灌溉地域面积大,种植多样化,耕地碎片化,经营规模小,作物需水频次多,渠道输水损失大,各地的生态状况、灌溉条件、种植结构、生产方式等存在诸多差异,引黄滴灌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由于河套灌区农业用水总体规划和引黄滴灌工作规划还没有完成,个别地区缺乏具体的工作方案,不同程度存在家底不清、措施不明的问题。各地政府与农业部门在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改造过程中,提前谋划引黄滴灌管路配套问题还没有完全到位。

(三)引黄滴灌水源的制约因素还需进一步解决。一是各地部分拟建设澄清池滴灌池的荒地、小池塘,在自然资源部门调取的地类图斑中显示为耕地,需农业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加强业务沟通,避免因占用基本农田重新选择建设地块。二是部分滴灌首部工程和已建成的澄清蓄水池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利用率比较低。三是移动式引黄滴灌受水源制约严重,使用移动式引黄滴灌轮次大约在8-10次,而灌区生育期行水轮次只有6次,普遍存在取水水源渠道级别低,行水期短,不能完全满足滴灌用水期需求,用水满足率低。

(四)设施建设标准和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各地滴灌工程建设中由于投入有限滴灌方式种类多,工程建设标准参差不齐存在片面追求面积、数量的情况移动式引黄滴灌由于没有沉沙设施,毛管滴头容易堵塞,影响滴灌系统正常使用。三是灌区整体规模化种植程度较低,固定式引黄滴灌灌溉匹配面积小,可取水规模与种植户灌溉面积不成比例,目前除土地流转大户外,采用引黄滴灌的取水用户有限,首部设备运行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

(五)资金投入还需进一步增加。一是黄河水澄清滴灌工程大多是利用现有田间主要渠系引水,就近利用小型湖泊、人工池塘、低洼实地改建蓄水池澄清滴灌,涉及到土方开挖、防渗处理、泵站、过滤首部、信息化、输水管道建设等多个工程,亩均投资需1000元左右,其中首部工程约占50%,管道部分约占50%。但是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标准低,无法达到整体配套建设要求。其他涉农项目可使用的资金也比较少,投入渠道分散,投入对象、建设标准难以统一协调,资金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由第三方进行建设和运行引黄滴灌设施,政府购买服务在外省区已有成熟的模式,但受资金和政策的限制,在河套灌区还没有成规模引进三是水价无法充分发挥其市场调节作用,广大用水户的投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投资和成本回收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六)科技支撑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一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黄滴灌的能力不足监管技术手段薄弱引黄滴灌“最后一公里”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低二是在保障河套灌区耕地稳产高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河套地区生态的前提下,结合河套地区立地条件,节水潜能、节水方式等方面研究不足。引黄滴灌技术推广应用培训还需要加强。

(七)管理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一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未全面到位,节水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终端用水户,引黄滴灌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尚不完善二是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还不健全,资金缺乏稳定来源。三是区域内水权交易制度尚未完全构建四是考核监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巴彦淖尔时做出“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的重要指示坚决打赢农业节水增效攻坚战提供了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全市上下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河套地区永续发展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河套地区农业节水的重要性,认清当前面临的用水形势和任务,增强节水意识,转变用水观念,打破过去把黄河水当作可以无限索取资源的旧思维,扭转过去水资源的使用要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旧观念,以“断腕”的决心开展河套地区灌溉革命,从观念上把节水控水作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和基础,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改变传统灌溉方式,倒逼农业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形成全社会节水控水的良好风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上一份过硬的答卷

(二)加快发展规划编制步伐。一是尽快完成河套灌区总体用水规划,明确划分河套灌区的生态用水、农业用水、人饮用水等分类指标,在留足生态用水、保证河套地区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找到维护生态与降低盐碱的平衡点,以此科学核定农业节水额度和滴灌推广规模,避免个别地方通过过度压减湖泊补水、林草用水等生态用水实现节水目标的行为,处理好河套地区生态安全与节水的关系。在总体用水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全市引黄滴灌工作规划,并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土地规模流转、推广“公司+农场+农户经营模式发展现代精准农业等结合起来,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注重多目标平衡,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旗县区要科学制定引黄滴灌实施方案,积极履行节水主体责任,发挥节水的主体作用,推行引黄滴灌为主、机电井滴灌为辅的灌溉模式,在作物生育期采用滴灌,非生育期科学压减秋浇面积,实现淋盐压碱、保墒、补充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三是抓住乌梁素海生态治理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单独的生态补水指标,增加生态用水的有效供给。四是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多管齐下、一体发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培育引进高产抗旱品种,大力推广种植低耗水作物。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推进农业节水指标在区域、产业间交易循环使用。五是强化考核监督,把亩均节水指标、吨粮耗水指标、吨水农业产值三项指标纳入对旗县区节水考核体系。

(三)加强水源供水保障。严格执行河套灌区引黄滴灌水源工程规划,主要采取“田间配水”“湖渠连通”“傍渠取水”三种模式确定水源工程选址。一是由市政府统一协调土地管理部门,解决水源工程建设用地问题,按照“渠改池”的方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中,按滴灌面积建设防渗防蒸发的储水池。要充分利用田间和靠近国管渠道荒地、滩地、坑塘、湖泊、废旧沟道等未利用地作为水源工程建设用地。二是改进现有的灌溉基础设施和轮灌制度设计,优化运行调度,科学高效调配引黄水量,确保引黄滴灌用水需要。三是移动式引黄滴灌要在充分考虑水源保证情况下稳妥推进。四是在沿山地区推广引洪滴灌通过蓄积天上水,置换黄河水和地下水,探索节水新路径。

(四)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一是将引黄滴灌的首部工程纳入灌区节水改造内容,田间配套工程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一体规划建设,并和水权转让二期项目一并实施。二是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整合水利、发改、财政、农业、国土、科技等建设资金,增加项目资金支持。三是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和金融信贷政策杠杆作用和协同效益推进项目建设。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鼓励种植大户、托管经营公司、用水合作社等组织投资入股,参与项目建设。五是充分利用政府奖补资金,弥补建设资金不足。继续实行引黄滴灌补贴政策,抓紧制定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按节水的比例进行奖补,引导和鼓励用水户投资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一是统一制定引黄滴灌工程建设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设备的性能与质量,规范工程设计,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管,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确保工程运行安全,使用年限达标。二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引黄滴灌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使用。大力推广手机APP监测、智能化配水计量、水费计收信息化等新技术,实现引黄滴灌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六)建立长效运管机制。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巴彦淖尔时提出的“要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提升河套灌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用水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引黄滴灌相关运行管理制度,落实好建后管护责任和维修资金,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七)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一是抓紧制定出台《关于河套灌区引黄滴灌水价形成机制的指导意见》,在引黄滴灌项目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要开展引黄滴灌设施供水成本测算,由供水经营者、用水主体、区域涉及的乡镇政府或村组、土地流转村民代表参与进行协商确定水价。二是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加快核发初始用水权证书,推进引黄滴灌项目区水权转让步伐。将用水户在定额内节约的水权,除节水奖励外,在旗县区之间、经营主体之间、农户之间进行交易,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激发用水户节水积极性。

(八)加大技术服务指导。一是加强引黄滴灌技术研发、试验、推广、应用与跟踪评估。注重多学科的技术集成化和灌溉系统多功能化的跟踪科学试验研究及相应的灌溉技术研究,完善智能化科学管理,建立引黄滴灌技术服务体系和专家系统,对已建的示范进行定位跟踪监测和综合效能评价,应用取得的实践经验来指导引黄滴灌推广二是开展春汇、夏灌、秋浇用水问题和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合理改变传统灌溉方式。对不同类型灌区的推广规模进行范围和面积评估以及引黄灌区滴灌规模化发展后土壤水盐碱变化趋势做出预测,研究解决田间与区域不同尺度水盐平衡调控技术,为引黄滴灌在灌区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建议引进像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利用公司适宜河套地区农业条件并且成熟的滴灌、过滤、抗阻滴头、工业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改良盐碱地等先进技术,开展滴灌+暗管排盐、智慧农业、现代节水高效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节肥增效集成技术示范,为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样板。四是抓好引黄滴灌日常管理、实操培训与技术指导服务,形成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群众积极参与的农业节水新格局。

 

 


主办:巴彦淖尔市政协     蒙ICP备14002301号